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9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05   浏览次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流高水平创新应用型大学的起步之年。2019年,学院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四位一体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以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认真落实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和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纪委、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

2.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深刻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引领学习精准化,党校、学习强国等各类平台助力学习常态化,多种形式专题培训推动学习长效化,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

3.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滨江学院党组织机构设置。修订党建相关的规章制度,夯实基础,保障学院持续、健康、高位发展。深入推进党建领头雁工程,持续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无锡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建共建合作,形成党建联盟,推动党建工作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党支部述职评议工作;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凝聚人心,汇聚智慧和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组织人事处、党政办公室)

4.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探索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制定实施有关督察办法,层层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情况通报制度,守牢管好思想文化阵地,坚决不给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提供发生场所和舞台。分析研判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化解不和谐因素,进一步防范风险。(党政办公室)

5.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落实学校十大育人体系方案,完善全员育人的运行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拓展思政课程渠道,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人文法政学院)

6.筑牢宣传舆论阵地。深入教学科研管理育人一线,讲好教师、学生身边的故事,增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多传播学院好声音,引导家长和社会多方力量成为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支持者,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创新拓展网络新媒体宣传,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党政办公室)

二、践行科学发展,完善规划推进制度建设

1.科学制订发展规划。遵循教育法规,研读教育政策,贯彻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广泛调研兄弟院校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改革举措。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扎实推动开展独立学院规范验收工作。(党政办公室)

2.扎实推动制度建设。围绕办学目标和理念,全方位推进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完善规章体系,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狠抓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和管理水平。(各中层单位)

三、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完善培养机制,实现多层次化人才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精英型、技能型、国际化推进分层分类培养,逐步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以各类奖学金设置、信大直通车实验班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自治)兴趣小组等为抓手,做好考研辅导和考研调剂工作;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形式,以竞赛班、实习实践学分置换、嵌入式培养、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和创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努力开拓国际合作院校的广度和深度,借助“1+2+1”“3+1”“3+3”等多种合作形式,2019年实现出境深造国际化率达到3%,较大幅度提升国际化水平。(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国际合作处)

2.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开展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材建设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积极申报3-5个新专业;建立以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力争实现星级专业1个以上;开展以新教师培训、集体教研、观摩课、各级各类赛课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年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坚决杜绝因教师个人原因,连续、集中排课,促进科学规范管理,以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督导和督查为依托,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深化教研教改,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务处)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大课程考核与改革力度。选择10-15名优秀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编写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2个系列高质量教材5部,推进教材的多样化建设。推动网络平台课、慕课(MOOCS)、微课、各类精品课程等在线课程建设,争取实现部分公共基础课平台化;力争实现每个专业有慕课、每个专业核心课有微课、每个专业都有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教学辅助服务功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并重,重点实现电子信息类、物联网工程类和商科专业的平台课建设各9门。(教务处)

4.优化招生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科学编制2019年招生计划,充分发挥招生计划作用。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开展常态化宣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全方位提升宣传效果。选强配精招生宣传队伍,强化考核奖励,实现2019年招生分数线稳步提升。(学生工作处、教务处)

5.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开展班级学风建设项目立项工作,打造学风建设工作品牌。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对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维护学生安全稳定。积极开拓社会资金来源,设立3项校外助学金。2019年学生资助工作保持在省资助绩效评价优秀等级的基础上,排名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处、团委)

6.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把握改革契机,创建新型学生会组织,规范运行机制。围绕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立德树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发展体育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逐步形成系列化、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

7.全面保障学生考研升学,推进学生就创业工作。扎实推动考研调剂和面试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升学率和考研率,强化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提高出国率。推进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加强就业意识教育和就业实践演练,加大创业项目的指导、扶持与资助力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3.5%,学生满意度95%以上。实现升学率15%以上、学生毕业创业项目2-3个。(教务处、学生工作处)

四、坚持引培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多渠道招贤纳才。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前瞻性。协同校本部人事处做好人才招聘,加大靶向招聘力度、加强网络宣传,增进招聘实效。构建人才工作联盟,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领军人才,争取高层次人才项目上能有所突破。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所在学科排名前列大学、研究机构和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后)。2019年计划引进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专任教师80名左右。(组织人事处)

2.选贤任能,推进干部选聘。制定并实施滨江学院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切实选拔一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管理干部。(组织人事处)

3.完善薪酬分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适应学院发展现状和新形势的分配政策,优化考核分配体系,兼顾效率和公平,推进绩效分配更加科学合理。(组织人事处)

4.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教职工培训体系,强化对引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优化管理机制,制定二级单位考核管理办法,优化教工年终考核评价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组织人事处)

5.平稳推进职称评聘工作。修订滨江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完善职称评定办法,健全评聘机制。(组织人事处)

五、强化政策激励,推动科研教研全面提升

1.修订和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制度,增强科研政策导向性,加大科研激励,实施省部级以上项目预研制度,提升奖励和经费配套力度,形成浓厚科研氛围。(科研处)

2.促进科研指标大幅提升。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推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显著增长,实现50%以上增长率;力争科研到账经费达到500万元。培育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力争实现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数有较大突破,总立项数达到5项以上。建立1-2个校级科研团队,确立3-4科研及技术开发方向,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建立2-3个科研平台或合作技术开发平台。(科研处)

3.完善教研奖励制度。制订系统全面的教学教研奖励制度建设,增加对教学竞赛和教研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改课题,增加教研产出,发表教研论文20篇。(教务处)

六、聚焦内涵建设,打造特色一流学科

1.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56个专业实验室建设,其中争取建设3个以上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初步完成电子信息与通讯、物联网应用、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实训、互联网金融、电竞馆与摄影棚等6个集成实验平台硬件建设,完成5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建设。积极申报省级虚拟现实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务处)

2.推进教研平台建设。通过校级教研项目立项、督促检查,催生部分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3个工科类专业基础性平台课团队和核心专业课教学团队,建设2个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2个文科(商科)教学团队;形成具有丰富教研成果和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2-3个(教务处)

3.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力建设滨江学院金匮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做好规划,组织实施,落实项目培育、入园和孵化的行程,构建系统且完整的滨江学院双创教育教学链条;形成“1+X+N”的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并优化全院性的双创教学平台。以金匮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依托,吸引10家以上知名企业参与共建课程10-15门、共建专业2-4个和共建10-15个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教务处)

七、拓展国际合作,汇聚多方办学资源

1.积极筹建滨江学院海外分院。与海外高校、国际化企业、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合作,整合教育资源,筹建滨江学院海外分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学生招收培养项目。推进招收计算机科学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留学生,积极宣传滨江学院招生计划,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完善留学生招生方案,形成普通招生、专转本等多种形式招生机制。(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3.开展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与部分美国、英国高校合作,开展“1+2+13+x”等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扩大师生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在校生出国率,推进国际化办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4.积极筹建台商教育学院(具体名称待定)。与地方政府部门、台湾高校、在锡优秀台企联合成立台商教育学院,打造两岸人才交流、科教资源整合、校企合作创新等多位一体平台。启动校企、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开展短期培训和长期学历教育,助推产学研合作对接。推动两岸人才交流,提升交流实效,进而推动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八、健全民生保障,建设幸福和谐校园

1.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三期工程规划立项。与无锡市紧密对接,扎实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对图书馆、体育馆等二期重点工程进行积极调研论证,保证按期启用、满足2019级新生入学和后续发展需求。积极与无锡相关部门对接,推进三期工程规划和立项工作。(总务处、图文信息中心、党政办公室)

2.深入推进后勤工作,提升食宿行等生活服务水准。提高师生的餐饮满意度,完善校医院建设,为师生就医提供便利。(总务处)

3.提升工会和关工委工作水平。建设教工之家,根据教职工兴趣爱好组建教职工兴趣协会,为教职工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更大程度地丰富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建设。(党政办公室)

4.推进校园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提高学院管理服务效能,实施互联网+”校务管理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与数据平台、教育教学信息化设施;推进图书馆基础条件、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上线薪酬系统、网上预约报账系统,适时推出网上缴费、电子税务发票等业务;建成信息化示范校。(图文信息中心、财务处)

九、完善内部治理,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1.推进校园民主。规范和完善学院教代会和工代会制度。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学生工作处、团委、党政办公室)

2.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师生安全培训;建成实验室安全考试平台,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落实消防标准化管理,提高技防体系建设水平;建设省级平安校园示范校。(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3.做好安全军训和征兵工作。配合上级军事管理部门,做好学生兵役登记、征兵以及退役复学后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等工作。完成本年度学生军训、军事理论学习工作。(武装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

十、贯彻四位一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 加强调研、主动服务。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导向,产业升级梯度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科研条件,形成科研成果月报制度。有目的地进行产业有效对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无锡研究院、无锡研究生院)

2.搭建平台、孵化成果。依托校本部和滨江学院科研优势,设立研究所(科研平台)5个左右。结合当地经济,孵化注册成立学科型公司,2019年计划孵化学科型公司4-6家。(无锡研究院)

3.沟通协调、力见成效。积极联系市、区科技局和产业管理部门,做好2019年度项目申报,计划申报省级项目6项,无锡市相关项目6项。推动与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合作,积极协调使用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推动成立涵盖资产投资公司等南信大无锡研究院独资公司。(无锡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