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8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31   浏览次数:[]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学院在大力实施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顺利完成迁址办学过渡,建设一流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关键之年。2018年,滨江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与无锡市合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一部分 学院突出成绩和亮点工作

一、迁址办学过渡顺利完成

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校党委行政要求,扎实推动校地合作,顺利完成无锡新校区阶段性建设任务,大幅拓展了办学空间,全面提升了办学条件。2018年,滨江学院无锡新校区先后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教育部组织的迁址办学现场考察验收、顺利完成了新校区试运行、新生报到、军训动员大会、新校区启用、开学典礼、军训汇报演出等重大阶段性工作。在917日的新校区启用仪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出席并宣布新校区启用,并与代市长黄钦、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共同为滨江学院新校区揭牌,标志着滨江学院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当前,无锡新校区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师生精神饱满、状态良好,为学院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三位一体办学稳步推进

根据校党委行政精心部署,“三位一体”高层次办学顺利启动,滨江学院、无锡研究院、无锡研究生院同步入驻无锡新校区。20189月,无锡新校区迎来首批2545名学生入住,包括10名博士、108名硕士研究生、2300名本科生以及来自18个国家的127名留学生。丰富的人才培养层次带来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多样的实体平台为教师的科研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目前,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在同一个校园学习生活、共同成长、实现了良性互动,成功实践了“三位一体”的高起点办学模式,为滨江学院实现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招生宣传大获成功

文理科投档分在江苏省本三批次独立学院中的排名实现“五连升”,在迁址无锡办学第一年顺利实现了生源质量的稳步提升。在确保招生数量增长的同时,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实现招生计划完成率100%、第一志愿率94.61%、报到率95.70%。学院文理科投档线在江苏同类院校中分别位列第3和第5,理科投档线308分、高出省控线23分,文科投档线310分、高出省控线29分;是省内唯一一所、迁址办学当年维持选测科目等级不降(BC)、仍能稳步提升招生分数线的独立学院。

四、师资建设富有成效

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校领导和人事处的指导下,通过多次沟通、协商,平稳完成南京校区原有 100 名专任教师的岗位分流工作,补充了无锡校区师资,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无锡新校区已开展9次公开招聘,先后赴港澳和东北实地引才。现已录用教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双肩挑)85人,非专任教师(含双肩挑)77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4%,博士学位教师占34%。学院积极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20多人担任兼职教师。2018年,1人次入选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五、专业建设进步明显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多个专业在省内排名持续上升。根据今年公布的结果,我院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8个专业在2017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的集中评估中,全部获得通过。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评为星级专业,在全部30个星级专业中独占两席。在2018年的专业评估中,专家们对我院受评的通信工程等5个专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星级专业数量有望持续增加。

六、人才培养质量过硬

考研录取率维持高位。2018年我院考研录取人数达到369人,其中985211高校36人。2018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16.30%,录取率达到12.25%,创历史第二好成绩,稳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技能证书获取率稳步提升。2018届毕业生考证率为81.3%,较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20余人荣获CCIE(美国思科网络专家认证)证书、美国剑桥英语等高端证书。学科竞赛成绩喜人。2018年,共有近400人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赛事,获奖人数168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45个,省级奖项123个。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篇。获批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赛二等奖2项(创独立学院最好成绩)、三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赛一等奖2项,创历史新高;在“宛陵科创城”中国宣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江苏省第十四届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普创意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在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水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七、学生工作成果频出

资助工作成绩突出,荣获江苏省高校学生2017年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连续6年)。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锻炼,组建3支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学院共获评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1个,特等奖团队 5支,一等奖团队10支,二等奖团队20支,三等奖团队若干支,优秀指导老师30名,优秀个人40名,优秀调研报告40篇。思政工作队伍过硬。在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我院辅导员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七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南京师范大学基地复赛中,我院辅导员表现优异,在所有参赛的独立学院选手中名列第1。学院获批市厅级思政课题5项,发表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论文近10篇。

八、校地合作再上台阶

主动融入无锡地方教育体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在专业设置上紧贴无锡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还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和合作内容深度,在师资互聘、企业人才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科研项目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多领域、全链条的深度合作,经济和社会效益初现。新校区启动仪式上,在省市领导的见证下,学院就与红豆集团、远东控股集团等26家知名企业签署了全面校区合作协议,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更与10多家各类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共建合作。

九、科研产出稳中有进

2018年度学院共立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4项。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0篇(第一单位11篇),其中SCI收录8篇,SSCI收录1篇,SCD收录11篇,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指导学生授权专利15项。学院作为第四单位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第三单位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核心期刊论文实现翻番式增长。

十、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坚决贯彻开门办学的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截至2018年底,包括多位省教育厅领导,无锡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主要领导,锡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等在内的2000余名各界人士先后来我院调研、指导和参观,学院的办学情况得到高度认可,已经成为无锡市和驻地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新校区启用仪式等重大事件得到了新华日报、人民网、江苏卫视、无锡教育电视台等20余家社会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2018锡山宛山湖国际马拉松活动中,我院2246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服务单位及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并被锡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公益服务奖”。平安校园建设得到高度认可,成为无锡市唯一一所获得推荐入围的高校。


第二部分 2018年学院党政工作概述

一、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巩固发展基础

(一)机构设置更加合理

根据办学需要,改革原有依托校本部管理的二级学院体制、建立大学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一年多以来,新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等14个职能部门,构建了适应长期发展需要的行政机构框架。

(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018年,学院共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了《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滨江学院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25,促进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较好实现了在制度完善中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三)师资结构更加优化

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52%,高级职称比例为50%,基本形成了以自有教师为基础、校本部派出教师为主体、外聘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结构,较好满足了教学需求。通过本部划转和人才派遣等引进方式,我院自有专任教师已达109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4%,博士学位教师占34%。学院积极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20多人担任兼职教师。

依托南信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南信大教师教学发展在线学习中心,督促教师学习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常态化教学录播系统,深入开展教学观摩与实践活动。实行新教师主讲资格培训与考评制度。

(四)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多方争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院在共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办学资源基础上,拥有自主建设的专业实验室5300座,多媒体教室9810080座,微机室6552座,语音室10776座,精品课程录播室165座,配备考研专用教室151449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532万元(含共享校本部的资产1431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742台,图书946302册(含共享校本部的图书610903册)。

新校区一期建成各类教室44间,座位数4500个,其中智慧教室3间、座位数144座,教学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经费投入1627万元,语言类实验室151940平方米,电工电子类实验室101397平方米,基础物理实验室5625平方米,公共机房4884平方米,并投入经费286万购置图书8万余册。

二期实验室建设经费预算7200万元,建设85个实验室,其中基础教学实验室17个,专业实验室78个,覆盖学院所有学科。学院目前的实验室、语音室、图书资料、办公设备等条件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学科专业设置更“接地气”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无锡“十三五”产业转型发展规划中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高端纺织及服装、生产性服务业”为重要发展方向。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物联网、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根据上述规划,学院在原有的7个二级学院(部)基础上调整为11个二级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2018年,无锡新校区首批招生专业35个,通过设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初步实现学院专业群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二)教学质量得到较好保障

2018年,有序安排任课教师400余人次承担南京校区、无锡校区教学任务,全年授课课程1737门。有效保障教学任务的同时,顺利完成了教学、考务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工作。

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学院各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课堂教学检查、听课评课、教风学风巡查170人次,教学督导听课近300节次,组织学生座谈会12场,及时地了解掌握课堂教学运行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各二级学院对本单位教师备课授课情况、课堂管理情况、学风情况、设备设施情况等检查200余节次,约600余人次,共发布教学情况周(月)报23期。

(三)教研科研成果丰富

2018年,我院李燕老师《C语言程序设计》和杨振启老师的《离散数学》获得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2018年,教师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科技论文16篇,社科论文4篇。著作共12部。授权专利14项(其中实用新型11项,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授权专利25项。获得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项。

三、以“三个导向”为遵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精细定位,分类培养”原则,遵循人才培养“技能型、精英型、国际化”的“三个导向”办学理念,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考研工作有思路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考研工作,以考研工作为抓手,营造优良学风,特色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快速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继续完善“365”考研指导工作模式;着力推动与浙江海洋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合肥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的合作;积极拓展资源,主动出击,与黑龙江科技大学、常州理工学院等高校研究生院联系并正式签约,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中华大学等港澳台高校联系合作。

(二)学科竞赛有载体

以各类学科竞赛班、实验班为载体,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丰富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陈莎莎、刘佳倩分别获得写作大赛省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佟诚、许正森双双夺得阅读大赛省赛三等奖;在第五届“欧姆龙杯”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由刘平英老师带领的“揽江队”获得大赛一等奖,进入全国前8强。

(三)考证工作有举措

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领域涵盖会计、人资、物流、计算机、外语、思科、司法考试等。2018届毕业生考证率达到81.3%,实现了持续增长。其中有20余人荣获CCIE(美国思科网络专家认证)证书、美国剑桥英语等高端证书。

校企合作办学初具规模。2018年,新增校企合作单位12家,达到47家,新增校外实习基地28家。2018年全年2007人参加校企合作实训、考证项目。

(四)招生就业有实招

加大招宣工作力度,以过硬的招生成绩保障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统筹规划、科学编报招生计划;提前召开招生宣传动员和培训大会,要求全体中层干部分片包干,明确工作任务。2018年,建成生源基地29个,累计建立生源基地115个,确保了学院招生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在山东、内蒙古、辽宁、浙江、安徽、黑龙江、河北、山西、吉林、湖北、海南、陕西、宁夏和新疆14个省份理科投档线高出当地省控线60分以上;黑龙江、河北、山西、吉林、海南、陕西等6个省份文科投档线高出当地省控线80分以上;辽宁、安徽、黑龙江3个省艺术批次投档线高出当地省控线100分以上。

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指导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年共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20场;加强与南京地铁集团、苏宁云商集团、京东商城、中兴软件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联系沟通,共组织各种类型招聘会、宣传会、面试80场,努力拓展学生的就业市场。加大就业基地的建设,累计建设就业基地42个,包括京东集团、苏宁物流、上海星巴克、亚信科技、深圳丝路视觉等上市公司,对口岗位覆盖全院95%以上的专业。截至2018年年底,2018届毕业生总就业率达98%

四、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不断强化育人效果

(一)学生思政工作成果丰硕

选树各类大学生榜样,强化榜样带动和示范引领,通过朋辈教育方式,弘扬青春正能量。今年举办“我的青春故事会”系列讲座20余场,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宣传大学生身边的青春故事;持续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并注重其他各类大学生典型的选树宣传。

2018年度评选省级三好学生10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5人,省级先进班集体6个。2018年度评选校级奖学金人数3857人,金额233.41万元。评选校三好学生标兵78人,三好学生2787人,优秀学生干部1008人,优秀毕业生734 ,先进班集体10个。评选早操先进班集体20个、晚自习先进班集体21个。评选“五四红旗团支部”24个,“团学之星”43人,“优秀共青团干部”215人,“优秀共青团员”609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通过开办初级党校、菁英人才培训班、团干部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广大团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邀请学院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和经验丰富的优秀团干部通过集体授课、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使学员得到启发,提升学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活动,开展“与信仰对话”“青年大学习”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拓展思想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团委网站、腾讯官方微博、QQ 群、“青年新媒体中心”等媒介作为团学工作的宣传阵地。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举办“骊歌未央 滨江启航”毕业生晚会、“起航新征程 筑梦新时代”迎新晚会、舞蹈大赛、配音大赛、秋冬摄影大赛、宿舍文化节、素质拓展等活动等。开展“新生杯”篮球赛、乒乓球比赛、歌手大赛、辩论赛等各项文体活动。组队参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田径运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48届田径运动会中,我院精心组织安排,夺得男团第一、女团第二的好成绩,并且连续四年获得南信大体育最高荣誉“校长杯”,学院被评为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三)实践育人硕果累累

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锻炼,组建3支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其中教育关爱服务团1支,文化艺术服务团1支,美丽中国实践团1支。学院共获评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1个,特等奖团队 5支,一等奖团队10支,二等奖团队20支,三等奖团队若干支,优秀指导老师30名,优秀个人40名,优秀调研报告40篇。

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参与无偿献血等活动。其中,学院红十字会参加了中华龙舟大赛(南京六合站)、“航天宏图杯”校园马拉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48届田径运动会、无锡校区暑期体验和迎新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无偿献血车进校园、南京市艾滋病防治知识校园行活动。参加南京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和初级救护员急救培训,并与兄弟高校红会开展交流活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了南信大离退休教职工来院参访、无锡六中高三学生来院参访、无锡市“十佳歌手”滨江学院校赛、江苏省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会年会、2018无锡锡山宛山湖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志愿服务。其中无锡锡山宛山湖国际马拉松,我院共2246名学生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培训约4500余人次,共计服务时间约15722小时,是我院目前为止参与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四)资助育人成绩突出

规范开展困难生认定和复查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困难生认定工作,确定2018级新生中新增困难生367人。目前,全院困难生总数为1470人,占学生总数的16.85%

积极落实各类资助政策,切实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8度评定国家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91人。评定国家助学金997人(秋季)。

2018年上半年在毕业生中开展了网上系统毕业确认工作,共审核139名贷款毕业生,完成毕业确认137名。2018年下半年,先后为201520162017576名老生以及2018427名新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贷款审批手续。12月份1002名学生的贷款全部转入学校账户。

做好精准资助工作,确定35名学生符合学费减免条件。组织南京和无锡校区400多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做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2018年按照教育厅的要求,审核并确定51名入伍学生获学费补偿、48名退役复学学生获学费减免。充分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2018年上下半年,分别开展了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心怀感恩 励志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顺利通过省资助中心对我院2017年资助工作绩效的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连续6年)。

(五)心理防御体系更加巩固

2018年共接待在校学生心理咨询143人次,干预心理危机事件数十起。严重危机个案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定期梳理情况,保持重点关注,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对普通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宣传。在“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了本部开展的“生命之美 你我共绘”系列主题活动。其中,自由绘画或制作海报、心理微电影比赛、心理知识竞赛均荣获学校三等奖。

针对2018级新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对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对每个学生进行学生心理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五、以党建领头雁工程为载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紧紧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主线,结合我院党建工作实际,决定实施党建领头雁工程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定实施党建领头雁工程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我院党建工作,学院精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实施党建领头雁工程的通知》。通过这一载体,围绕“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实施党员教工领读计划”“党员教工领班计划”“党员教工领航计划”等十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建工作。

(二)不断强化班子建设

根据校党委要求,组织召开换届选举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党委领导班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院党委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时刻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积极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三)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为适应迁址办学实际,更好发挥院党委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院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党组织设置,滨江学院原有的9个总支、24个党支部调整为21个支部,其中无锡新校区10个支部、南京校区11个支部。

支部调整后,迅速选配支部书记、充实支部委员,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学院各支部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实施“党建领头雁工程”。大气与遥感系学生党总支的微党课“学习十九大 青春建新功”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学生党支部微党课特色作品。

(四)广泛开展党日活动

学院党委把“最佳党日活动”作为支部建设、党员教育重要载体。在吸取以往党日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活动方式,充实新内容,创造新经验,树立品牌,打造精品,为党日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党日活动成为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党性锻炼的有效载体。院内基层党组织,先后开展“探寻我的入党初心”“改革开放铸辉煌,不忘初心再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我院计算机系“不忘初心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党日活动获评为校最佳党日活动。

(五)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在院内党员发展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2018年发展大学生党员399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199人。以理论学习小组、初级党校和高级党校为抓手,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向上氛围。2018级新生有335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各系举办初级党校,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举办高级党校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92人,486人通过高级党校考试顺利结业。

(六)深入开展党建创新研究

以党建创新项目研究为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理论化水平。我院积极组织申报校级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先后获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认真评选并立项资助院级党建研究项目30项,产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学院党建工作。

(七)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成效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拓展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2018年,在学院网站和校天际新闻网上发布新闻200余篇。

把握传媒发展规律和受众特点,确定官微新媒体为发展重点,坚持推送频次、保证稿件质量,官微关注人数持续增长、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攀升。2018年以来,南信大滨江学院公众号平台发布稿件393篇。官微关注人数从5695人增至13483人,增长率为137%。单篇平均阅读量从2017年的324增至2018年的946,增长率为192%,其中20188月以来的平均阅读量为1706。推送文章《滴!滨江学院无锡校区2018级新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数据大放送》引起校领导和地方领导的高度关注,累计点击量达到8231次,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邀请地方和行业媒体来校采访,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媒体“朋友圈”。新校区启用仪式等重大新闻事件获得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以群团工作为纽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以分工会为纽带,积极主动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凝聚人心、服务发展。2018年,完成院分工会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年节福利发放工作,认真开展伤病教职工的慰问工作,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面对迁址办学新形势,做好教职工活动场所的筹建工作,独立组织教职工智力运动(掼蛋)精英赛等活动,加强与无锡市工会组织的联系工作,组织参与市教育工会组织的青年教职工联谊活动。2018年,院工会先后获得第六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教职工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集体二等奖、女教职工艺术插花摄影比赛三等奖等荣誉,展现了滨江学院教职工积极进取、团结一致、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院关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科学定位,邀请2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来无锡新校区参观指导,邀请老同志担任辅导员、教学督导员,邀请校关工委领导与青年教师座谈,充分发挥了老同志传帮带作用,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学院申报开展的关工委创新创优项目连续获学校关工委创新创优项目资助。积极加强与无锡市关工委组织的联系合作,承办在锡高校关工委协作组会议,组织男女篮球队参与2018无锡市大学生篮球赛。


第三部分 创新之处

一、实践创新,多方协同形成发展合力

树立大协同、大集成理念,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让办学之路更加顺畅。

强化不同办学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坚定服务学校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办学空间,争取地方资源投入。以建成无锡大学的美好前景,激励和协调地方办学主体,积极履约、深化合作。主动融入地方教育体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强烈的服务意识、扎实的举措、良好的成效,赢得地方办学主体的认同和青睐

实现多校区协同办学。加强与校本部教务处、学工处、等职能部门的合作,确保南京校区教学、学生工作托管的顺利进行。以轮班、值班等多种举措加强对南京校区的日常管理,增强教学督导力量、注重学生反馈渠道建设,动态评估南京校区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加以督促提高。

实现不同办学平台间的协同合作。加强与校本部国际教育学院、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以国际教育学院拓展办学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无锡研究生院提升办学层次、奠定转型升级基础,以无锡研究院为依托组建团队提升科研水平的综合效应。

二、政策创新,提升办学竞争力

创新招生政策,顺应迁址办学形势,先后出台江苏省A志愿转专业政策、“信大直通车”等招生政策,增强了招生竞争力,省内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创新引人用人政策,针对不同人才类型分别制定校内招聘和面向社会招聘通知,出台差异化配套政策,增强引进人才的竞争力。

三、管理创新,提高服务保障力

以服务外包推动管理专业化。积极推动后勤、安保服务外包,精简人员、降低成本,集中精力开展教学科研业务。同时,加大监管和督察力度,确保服务质量,形成以我为主、协同各方的有效管理模式。

以信息化建设助力科学管理。建设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办公自动化、校园一卡通等系统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利用师生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无锡新校区校园一键通等媒介,第一时间掌握师生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在校生规模和生师比 18:1测算,我院专职教师队伍尚有不足,离11000在校生规模的应有教师数差距明显。部分本科专业缺乏专业课教师,专业建设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缺乏,严重影响学科发展。

按照我院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导向,我院专任教师在应用型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尚未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许多教工特别是新入职教工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教工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强化。

二、部分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部分二级学院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实力较弱,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专业品牌特色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凝炼与挖掘。整体学科专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门类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得不够,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还未深入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

三、专业实验室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院现有实验室规模和数量偏小,仅覆盖基础教学类实验室,缺少专业实验室,难以满足各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完善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