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7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31   浏览次数:[]

滨江发〔20174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7年党政工作总结

2017,滨江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圆满完成了年各项工作。

第一部分 学院十大成绩和亮点工作

1.党建创新省教育工委获奖。“构建行业特色育人文化下的多维党员教育体系”获省委教育工委 “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是全省两家入围党建工作创新奖并获得二等奖的独立学院之一。

2、思政工作不断创新。《“万千气象看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行业特色育人文化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项目,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优秀奖,全省仅有3所独立学院获得表彰。论文《多元化用工模式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荣获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助力生涯指导 筑梦困难学生》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二等奖。8人成功申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项课题。

3、资助工作成绩突出。以独立学院组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江苏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连续5年)。2017年荣膺“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荣誉称号。微电影《零距离》与《让爱传递》两部作品分别荣获2017年度“他们——我身边的资助”资助成效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4、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荣获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就创业知识竞赛高校最佳组织奖。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首次荣获特等奖1项,首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中首次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1项。在第三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

5、社会实践硕果累累。“博爱青春一路向皖——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项目荣获“博爱青春”十大优秀项目荣誉称号,我院两位教师分别获得2017年“博爱青春”项目省级和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院学生获得2017年“博爱青春”省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市级“优秀志愿者”,2011-2014年连续四年荣获这两项称号。

6、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杨玲副教授成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学办叶玉娣老师荣获“全省百名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型”。

7、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教师出版自编教材 4 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程》,获批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聚焦学生发展:独立学院应用型、精英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独立学院仅3家。

8、考研录取率再创新高。2017年学院考研工作再创佳绩,上线率为17.85%,考研录取率为13.80%,其中,四年一贯制考研录取率达到15.36%,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滨江学院历年考研最好成绩。2017届录取985211工程大学人数总计达33人。

9、技能证书获取率稳步提升。2017届毕业生获得技能证书2470项,考证率为80.8%,较去年提高5.05个百分点。2017届毕业生中共有20余人荣获CCIE(美国思科网络专家认证)证书、美国剑桥英语等高端证书。

10、学科竞赛成绩喜人。2017年,共有 380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173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9,省级奖项156个。

第二部分 2017年学院党政工作概述

一、 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

(一)“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推进。

制定《滨江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学习教育计划,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抓整改促服务、抓项目促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引导支部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解决问题,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各支部按照党委学习计划要求,开展专题讨论,举办专题党课,开展系列专题教育。院党委书记带头旗帜鲜明讲党课。全院9个系学生党总支、24个党支部共集中理论学习70余次,党课30余次。学院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为契机,以开展“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为抓手,通过典型案例、微党课、特色党日活动等,不断挖掘、深入总结,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

(二)班子建设不断强化。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院党委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中收看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相关视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学习十九大精神,并结合学院发展进行讨论。认真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班子成员通过专题理论学习、自我学习、书面交流和专题研讨等形式,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坚持学用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明确“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

(三)基层组织焕发活力。

各党支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涌现了值得推广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案例3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微党课进一步提升了党课的教育效果。其中,电子工程系党总支的支部工作案例《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大气系党总支的微党课《学习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经全校遴选,被学校推送到教育部参加支部风采展示。学院党委及各支部有效利用新媒体,开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微信专栏,“朋友圈”、“公众号”变成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实现了微信平台随身,“两学一做”入心。

二、以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为推手,筑牢战斗堡垒

(一)党日活动主题鲜明。

学院党委把“最佳党日活动”作为支部建设、党员教育重要载体。在吸取以往党日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活动方式,充实新内容,创造新经验,树立品牌,打造精品,为党日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党日活动成为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党性锻炼的有效载体。在全院9个总支24个支部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喜迎(学习)十九大”主题党日活动。会计系党总支“三扶一带:助力藏族学子成长成才”、大气系学生党总支“传承气象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党日活动获学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

(二)党建创新研究亮点纷呈。

以党建创新项目建设为平台,提升党建工作上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风、院风建设。2017年共12个项目获准立项,理论研究5项,实践研究7项,体现了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突出特色,着眼创新性。党建创新项目“构建行业特色育人文化下的多维党员教育体系”获省委教育工委 “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是全省两家入围党建工作创新奖并获得二等奖的独立学院之一。

(三)党员发展保质保量。

党员发展坚持标准,严格把关。2017年发展大学生党员452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324人。以理论学习小组、初级党校和高级党校为抓手,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向上氛围。2017级新生有560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各系举办初级党校,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举办高级党校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920人,770人通过高级党校考试顺利结业。

三、以强化内涵建设为平台,夯实发展保障

(一)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017年,学院共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滨江学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滨江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修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办法(修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办法(修订)》等文件31,有效促进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在制度完善中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按照“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顺利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

(二)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2017年,学院积极参与省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获批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权,1名教师经评审推荐晋升为正高级职称,1名教师晋升为副高级职称,3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杨玲副教授成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学办叶玉娣老师荣获“全省百名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型”。

学院重视骨干管理干部的能力提升,2人赴太原参加“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2人参加全国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研讨峰会。力促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2017年开展学工人员校内专题培5。鼓励学工人员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申报,郑晓坤老师申报的《助力生涯指导,筑梦困难学生》喜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二等奖,叶玉娣等8人成功申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项课题。葛昕明老师申报的论文《多元化用工模式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荣获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

(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7年,教学设施设备投资69.15万余元,完成17个项目立项和采购工作,设备台套数264台套,维护维修费用10.2万余元。完成5间语音室、22套多媒体设备更新。完善网页版《设备维护登记系统》功能,解决故障达到160多条,保障日常在用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

学院网络安全做到零事故、零通报,全年学院网站IP访问量13.9万余个,页面访问量60.44万余次。

(四)无锡校区建设稳步推进。

无锡校区建设平稳有序。招聘5名专职辅导员,在学校相关学院实习锻炼,迁址办学验收评估工作已经展开,滨江学院无锡校区道路、楼宇名称以及院徽、院歌开始征集,修订了无锡校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招生计划已经开始编制。

(五)新闻宣传提升文化品位。

重视新闻宣传,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发挥喉舌、引导作用,为学院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建滨江微信工作学生团队,带出一支宣传队伍,宣传触角得以延伸,全年在学院网站发布各类新闻稿件300多篇,天际新闻网发稿200多篇,中国大学生在线发稿46篇。充分挖掘自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重点打造学院微信公众号,全年推送微信800余条,以“服务学生、宣传滨江、营造文化”为宗旨,每天精心组织、编辑各类资讯,为师生送上微信文化快餐。“滨滨有语”、“聚焦滨江” “特别策划”、“活力滨江”、“助你成才”等栏目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增强了典型示范、情感认同,增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一条条微信的策划、编写、传播,一个个身边人的感悟、一件件身边的故事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可触摸。组织编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文库》(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基于双创育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2017年,学院“专转本”录取考生160人,文科专业最低投档分252分,超过省控线19分;理科专业最低投档分241分,超过省控线47分;各专业投档分比2016年有较大提高。学院普通本科招生在江苏省文科投档分307分、理科投档分301分,文理科位列传统本三批次独立学院(选测等级BC以上)投档分中的第3和第1名。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进入本二批次招生,在上海、山东、海南等省、市均按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生源情况较往年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浙江、广东、安徽、四川等省最低投档线,超过当地部分传统的本二公办院校。除西藏以外,其他省、市、自治区考生均为一志愿录取。

四、以深化育人模式为动力,提高培养质量

(一)专业建设扎实推进。

修订了滨江学院无锡校区201822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调整了教学计划。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思想,较好地完成了2017年度金融工程及数字媒体艺术2个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增列审核评估;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8个专业综合评估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国家数据平台填报工作。评估工作专业多,任务重,时间紧,学院组织多轮校内校外专家评审,反复修改完善,收集整理各类支撑材料10000余份,梳理完善各类表格700余个。

专业实习覆盖9个系,27个专业,参与专业实习学生数达到2713人,比上年增加41人,占学院2014级在校人数89.6%,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参加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会议,与溧水区政府对接校地合作相关工作。

(二)教学监控不断完善。

2017年,任课教师1400多人次担任两学期教学任务,全年授课课程2532门,教学任务繁重,顺利完成了教学、考务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工作。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学督导评价、领导干部进课堂、教学信息员反馈以及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检测教学各环节。新增2名教学督导,听课750多节。收集600多位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信息1200条,完成教学周报的撰写和发放共12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师观摩课18次,青年教师公开课17次,召开了18次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2016年度教学优秀奖评选中共有50名教师获奖。

(三)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2017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程》获批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初级会计学》今年结题,教师出版自编教材 4 部。2016年度学院共获教学成果奖11项。

2017年,教师发表论文共36篇,其中科技论文8篇,社科论文28篇,著作共2部。授权专利5项(其中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授权专利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完成各类省级科研项目的申报21项,江苏省高等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2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个项目获得立项。《聚焦学生发展:独立学院应用型、精英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独立学院仅3家。

(四)考研录取率再创新高。

继续完善“365”考研指导工作模式;着力推动与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合肥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的合作;积极拓展资源,主动出击,与黑龙江科技大学、常州理工学院等高校研究生院联系并正式签约。 2017年学院考研工作再创佳绩,2017届上线率为17.85%,考研录取率为13.80%,其中,四年一贯制考研录取率达到15.36%,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滨江学院历年考研最好成绩。2017届录取985211工程大学人数总计达33人。

2017年,出国深造人数36人。启动选拔本科生赴台文化交流项目, 53名学生将于20182月份分赴台湾东华大学、义守大学、中华大学和静宜大学交流学习。

(五)学科竞赛成绩喜人。

2017年,共有 380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173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9,省级奖项156个。

(六)技能证书获取率持续增长。

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工作,涵盖会计、人资、物流、计算机、外语、思科、司法考试等。2017届毕业生获得技能证书2470项,考证率为80.8%,较去年提高5.05个百分点。20余人荣获CCIE(美国思科网络专家认证)证书、美国剑桥英语等高端证书。

校企合作办学初具规模,优化合作对象,确保合作质量。2017年,新增校企合作单位2家,达到47家,校外实习基地新增1家,达到16个,续签实习基地8个。2017年全年682人参加校企合作实训、考证项目,154人实现高质量就业,考取证书528个。

(七)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工作目标,坚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重心,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多项校外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奖金激励精准辅导重点培育等举措的推进,各类大赛共计吸引了近100个创新创业项目、近300人参赛,最终取得突破,共荣获省级奖励8项,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其中,《四极子磁场大动能出射系统》荣获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学院首次获得该大赛优秀组织奖。开展了4次在创业园项目考核、2次入园项目评审,遴选了3个优秀创业项目入园,目前11个创业团队在园孵化。与南京市人社局和南京银行合作,积极推进南京市第三批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工作解决初创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南京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金陵·拾光之旅系列音乐香水)》项目为学院首个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并被推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学院每年列支1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等研究与实践,首期共资助10个社会调查项目、3个科技创新项目。

(八)毕业生就业率稳步增长。

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指导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年共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20场;加强与南京地铁集团、苏宁云商集团、京东商城、中兴软件、途牛网、焦点科技、达内科技、星月测绘、建策科技、星巴克、红孩子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联系沟通,共组织各种类型招聘会、宣传会、面试80场,努力拓展学生的就业市场。加大就业基地的建设,截止12月,建立的就业基地达到42家,包括京东集团、苏宁物流、上海星巴克、亚信科技、深圳丝路视觉等上市公司,岗位对口率覆盖全院95%以上的专业。截止1215,学院总就业率达98.59%(去年总就业率97.98%),高质量就业率98.36%(去年高质量就业率97.08%),已超过年初制订的就业目标,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五、以推进思政工作为主线,强化育人功能

(一)学生思政工作成果丰硕。

紧扣理想信念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万千气象看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行业特色育人文化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项目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优秀奖,全省仅有3所独立学院获得表彰。开展“与信仰对话”、“十九大”报告大宣讲、关注“十九大”热点、“弘扬雷锋精神,保护精神家园” “中国梦与中国自信”热议、“坚定党旗下的信仰”、“我知我党心”知识竞赛、“我的祖国我的梦”等80余场次的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活动。开展60余场次学风建设主题活动,抓无手机课堂,抓一早一晚促习惯养成。培养、发现、树立并宣传优秀的学生典型,在学生中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2017年,评选出国家奖学金5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42人,江苏省三好学生8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7人,江苏省先进集体6个。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引领青年成长”的工作理念,组织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积极开展学科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科技作品征集等活动,丰富抓实第二课堂,认真组织讲座、论坛、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开拓学生视野,营造文化氛围。2017年,开展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学习、宣传、践行十九大等主题活动100余场,创作网络文化产品100余件,多个作品在省市各级活动中获奖。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摄影展、书法篆刻展、绘画展等多个项目组中共获得19项证书,I-SHOW话剧社的独幕剧在江苏省水杉杯大学生话剧展演活动中获优秀奖,大学生艺术团的狼狐腾获校舞蹈大赛特等奖,并多次代表学校外出展演。召开了学院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收到有效提案49件;成功申报成为2016—2017年度江苏省在宁独立学院片区牵头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第46届田径运动会,夺得男团、女团双第一,并荣获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奖”等六项荣誉称号;以年度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校长杯”;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寻访“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活动,4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提名奖。

(三)实践育人硕果累累。

2017年,学院1600余名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203支社会实践团队。组织开展 “万千气象看人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季“共筑绿色和谐家园”主题实践活动,12名带队老师,带领38位学生代表, 分赴内蒙古、陕西、重庆、福建、广西、云南等全国十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市,开展为期10天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10余家媒体先后报道。10支团队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4300余份,发放气象科普宣传手册5000余份,形成文字调研报告60余篇,拍摄了近万张实践照片及视频影像资料,数万人参与现场活动。“博爱青春一路向皖——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活动,在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中,获评“最具影响好项目”。该项目连续开展9年,9年来我院志愿者走进安徽阜阳的希望小学,与当地的希望小学和支教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滨江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站”累计派出志愿者480余名,受益留守儿童3000余人。我院两位教师分别获得2017年“博爱青春”项目省级和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院学生获得2017年“博爱青春”省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市级“优秀志愿者”。

志愿服务多元化推进。学院与六合区团委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站,组织学生前往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附近小学等地开展爱心活动,我院积极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六合龙池、毛许社区、永丰小学、九龙小学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累计派出志愿者500余人,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南京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称号。杜苏苏等34位同学获得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颁发的“紫金草志愿者”荣誉称号。2017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人,参加 苏北计划”5人,占全校录取总人数的70%

(四)资助育人成绩突出。

坚持“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学生资助工作理念,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培育资助育人平台,提升资助工作的效益和水平。学院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共1895人;用于普通本科学生的各类奖助资金达到1840.73万元,比2016年增长6.83%2017年荣膺“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荣誉称号,报送的微电影《零距离》与《让爱传递》两部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荣获2017年度“他们——我身边的资助”资助成效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完善三级网络体系建设。2017年,学院针对1100余名入学新生开展了心理普查,配备了210名心理委员。处理了严重心理危机事件7起。本院学生还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见了江宁大学城首届心理知识竞赛并荣获一等奖。安全教育常态化,全年组织1109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问答活动;举办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活动7场次。

六、以工会、关工委为纽带,营造良好氛围

(一)教职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以分工会为纽带,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激发教职员工凝聚力。通过举办学院第三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校园健身走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第三届教工健身舞表演、掼蛋、乒乓球、羽毛球、师生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二)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取得实效。

关工委坚持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遵循“急党政所急,想青年学生之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科学定位,充分发挥了老同志作用,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2017年,学院申报开展的关工委创新创优项目“万千气象看人生——共筑绿色和谐家园”活动,荣获学校关工委创新创优项目资助。

第三部分 创新之处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取得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大,举措实,范围广,可操作性强,成效明显。

学院坚持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工作目标,坚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重心,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快速发展。一是以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大力推进创业项目培育。 二是以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 四是以建立创新创业制度为保障,促进创业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五是以教材建设为基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不足

1.自有师资队伍薄弱,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教师队伍的能力和质量亟待提高。

2.开门办学力度不够,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无缝对接,加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3.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实效性,方法仍不够多,举措仍不够新,针对性仍不够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71229


关闭